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

线上帮办微视频
环评-两证合一--1080P

基本信息BASIC INFORMATION

显示更多

受理条件CONDITIONS OF ACCEPTANCE

申请材料 APPLICATION MATERIALS

填报须知

具体要求见申报材料

形式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采用“在线申请、一网通办”方式审批,申请人通过上海市人民政府“一网通办”进行网上申请并按要求上传电子材料。排污单位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或上海市人民政府“一网通办”网上提交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排污单位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

申请材料目录

环评审批申请表 原件 1 纸质和电子 非必要 查看详情
环评文件 原件 1 纸质和电子 必要 查看详情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原件 0 电子 必要 查看详情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 电子证照库数据共享 原件和复印件 0 电子 必要 查看详情
公众参与情况说明全本(可公开版本);删除内容说明报告;主动公开证明材料。 原件 1 纸质和电子 非必要 查看详情
公众参与情况说明 原件 1 纸质和电子 非必要 查看详情
总量来源说明 由项目所在街镇、产业园区等出具 原件 1 纸质和电子 非必要 查看详情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行政审批告知承诺书 原件 2 纸质和电子 非必要
承诺书 原件 1 纸质和电子 必要 查看详情
排污许可证申请表 原件 1 纸质和电子 必要 查看详情
排污信息清单 原件 1 纸质和电子 非必要 查看详情

申请文书名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申请表、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或排污信息清单

办理流程HANDLING PROCEDURES

申请与受理
审查与决定
办理步骤 办理时限(工作日) 办理人员 审查标准
审查 7 审查人员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及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2)建设项目应符合区域开发建设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3)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 (4)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应符合国家和本市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5)建设项目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应达到国家、行业和本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建成后不改变所在区域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等级; (6)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规定,优先采用原材料消耗低、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7)改建、扩建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须反映项目原有的环境状况,采取“以新带老”等措施,治理原有的污染源; (8)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方案须切实可行; (9)建设项目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的各项环境保护要求;(10)采用污染防治设施可以达到许可排放浓度要求或者符合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11)自行监测方案的监测点位、指标、频次等符合国家自行监测规范。
决定 8 部门负责人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以及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2)建设项目应符合区域开发建设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3)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 (4)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应符合国家和本市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5)建设项目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应达到国家、行业和本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建成后不改变所在区域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等级; (6)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有关规定,优先采用原材料消耗低、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7)改建、扩建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须反映项目原有的环境状况,采取“以新带老”等措施,治理原有的污染源; (8)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污染事故处理应急方案须切实可行; (9)建设项目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的各项环境保护要求;(10)采用污染防治设施可以达到许可排放浓度要求或者符合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11)自行监测方案的监测点位、指标、频次等符合国家自行监测规范。
颁证与送达

办理地点/时间HANDLING PLACE/TIME

常见问题FAQ

常见问题

什么情况需要编制排污信息清单?如何提交?

污信息清单是为了衔接持证企业的环评与排污许可证管理而编制的附表。试点区域内持有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申请试点两证合一的,应当在编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时同步编制排污信息清单,作为环评文件的附件一并提交审批,并在排污许可证重新申请时作为附件上传。

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完成后,后续发生变化或验收怎么处理?

排污单位在获得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后,发生变动时应按照《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衔接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沪环评〔2022〕44号)分阶段进行处理,按规定提交排污许可证变更(重新申请)。符合条件的可通过排污许可证变更单的形式简化变更形式,减少变更次数。未发生变动且与排污许可证一致的建设内容可直接投入调试或运行。排污单位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开展且满足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自行监测数据,以及执行报告中报告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实际排放量等内容均可作为编制建设项目环保验收报告的依据。

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相关材料的编制单位是否有资质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的编制单位无资质要求。

通过什么方式申请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

自愿申请参加两证合一试点的排污单位可登陆上海市政府网站,在“一网通办”栏目中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页面上在线填写相关申请材料,同时通过一网通办、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提交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或排污信息清单,完成排污许可证申领工作。

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市区两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审批分工是怎样的?

环评按照《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1年版)》执行市区两级分工。排污许可证核发按照《上海市排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执行市区两级分工。

常见错误示例

1、常见错误:申请表未加盖公章 正确做法:在申请表尾页的“建设单位”栏目处加盖公章。若申请人为自然人,则由自然人亲笔签名。 2、常见错误: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电子文档未按格式填写 正确做法:在一网通办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表格下载栏目中下载EXCEL格式的电子文档,按照文档中的要求填写内容并递交EXCEL格式的光盘作为申请材料,无需递交纸质材料。3、常见错误:申请过程中材料缺失,如缺少承诺书、缺少厂区平面布置图及工艺流程图、缺少许可排放量计算过程、缺少非可行技术达标证明材料等。 正确做法:对照申请材料清单和申报系统中的附件上传要求,逐一核实申请材料,上传不要发生遗漏。 4、常见错误:附件不规范,具体有: ① 《承诺书》:a.提交的承诺书与模板不一致;b.非法人或实际负责人签字(签章);c.未盖单位公章;d.未提交具有审批权限的核发机关。 ② 《申请前信息公开情况说明表》:a.公开日期少于5个工作日;b.信息公开方式未标明具体网址及名称;c.信息公开内容中勾选了其他内容,但未注明具体内容;d.信息公开内容前4项未全部勾选或手动修改与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不一致;e.无信息反馈未标明“无”;f.不是法人或实际负责人签字(签章);g.签字时间早于信息公开截止时间;h.未盖单位公章;i.基本信息遗漏或错误。 ③ 《厂区平面布置图》:a.不清晰;b.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要求未满足,如未标明雨污水走向、指北针、排污口位置及排放去向、运输路线等;c.上传图片上下左右颠倒。 正确做法:上传附件前先了解技术规范等的要求。 5、常见错误:自行监测要求中监测内容填报错误。 正确做法:有组织燃烧类废气监测内容应为“氧含量,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含湿量,烟气量”,非燃烧类应为“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含湿量,烟气量”,无组织废气应选择“风速、风向”,废水应选择“流量”。

设立依据BASIS OF ESTABLISHMENT审批证件审批收费权利义务

审批证件APPROVED DOCUMENTS

审批收费CHARGES

权利义务RIGHTS AND OBLIGATIONS

申请人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1、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 2、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3、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4、合法申请人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5、申请人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申请人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申请人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1、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依法接受、配合审查和监督检查的义务。 3、依法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信息公开。
4、排污单位应当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5、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规范化污染物排放口,并设置标志牌。污染物排放口位置和数量、污染物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应当与排污许可证规定相符。实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的排污单位,应当在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同时,建设规范化污染物排放口。6、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原始监测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 排污单位应当对自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不得篡改、伪造。 7、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安装、使用、维护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排污单位发现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的,应当及时报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并进行检查、修复。8、排污单位应当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格式、内容和频次,如实记录主要生产设施、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以及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量。环境管理台账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 排污单位发现污染物排放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减轻危害后果,如实进行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并报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说明原因。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异常情况下的污染物排放计入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 9、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频次和时间要求,向审批部门提交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如实报告污染物排放行为、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发生停产的,排污单位应当在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如实报告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并说明原因。 10、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如实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 污染物排放信息应当包括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自行监测数据等;其中,水污染物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的,还应当包括污水接入市政排水管网位置、排放方式等信息。

全部展开
致敬劳动者
点击查看精彩活动